近日,有自媒体刊文《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指出主打旅游攻略内容的在线旅游平台马蜂窝点评内容大量抄袭、造假。对于自媒体的指控,马蜂窝发布声明并回应称,自媒体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

从被质疑抄袭至马蜂窝发布声明这段时间,马蜂窝与此自媒体双方的对弈异常“精彩”,而后自媒体再次发文:《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并在文中对大数据行业见怪不怪的数据造假现象进行了一番感叹。

11800万条点评造假?

事情要从10月20日晚间说起。

自媒体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后在社交网络被刷屏,阅读量很快过了10万,一时间把马蜂窝推上了风口浪尖。

图丨知微

文章揭示,马蜂窝上2100万“真实点评“,里面有1800万条是机器人从竞争对手抄袭而来,甚至连抽奖活动中奖的都是抄袭账号。文章还指出,在马蜂窝上发现了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人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他们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10月22日早间,马蜂窝方面回应称,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并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公告中还指出,他们将对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有组织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关的法律手段。

不过,10月22日晚间,公众号小声比比再次发文,针对马蜂窝的声明回应,认为马蜂窝声明中“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其实是偷换概念,2100万”真实点评“占的是占的是数据大小的2.91%,而非条数。文章还指出,被马蜂窝删掉的抄袭点评合计1346405176字,占点评总字数的77%。

2旅游独角兽深陷丑闻

马蜂窝成立于2006年,成立之初定位为一家让旅行者分享游记感受的旅游攻略社区,4年后正式公司化运营。

2012年开始,马蜂窝对积累下的旅游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2015年初,马蜂窝发布自由行战略,开始尝试“内容+交易”的商业闭环。马蜂窝在官方网站上对自己的定位是“全球旅游消费指南”,宣传的重点数据就是有1亿位旅行者、92万家国际酒店、2100万条真实点评、3.8亿次攻略下载。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马蜂窝屡获知名大佬垂青。2017年11月,马蜂窝宣布获得1.33亿美元D轮融资,由鸥翎投资、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淡马锡、元钛长青基金、厚朴基金共同投资,参与前几轮投资的今日资本、启明资本、高瓴资本继续跟投。今年8月份,市场又传出马蜂窝拟融资3亿美元的消息,估值高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此外,据第一财经报道,马蜂窝创始人陈罡曾经透露,随着新一轮资本的注入,马蜂窝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海外IPO。

然而,马蜂窝目前深陷丑闻,与自身存在问题脱不了干系。根据马蜂窝官网提供的数据,马蜂窝全站拥有的超过2100万条点评,是马蜂窝对外展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其估值的主要依据。但此次乎睿数据团队的公开指控直击马蜂窝要害,若文章报道属实,马蜂窝一直以来强调的用户PGC神话将被打破,将严重影响这只旅游独角兽的估值。

3流量时代见怪不怪

目前,从马蜂窝的声明来看,只是对爆料方85%的统计结论不认可,双方其实只是在造假程度存有争议,马蜂窝并没有否认平台上出现的虚假信息、造假账户。

对此,在互联网领域从业多年的互联网产品总监陈砾雷表示:互联网行业“爬虫”抓取、抄袭和“水军”造假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尤其在流量红利渐失,单纯靠平台用户活跃生产内容,形成规模量级的现实触顶,不少平台参与者会通过大量数据造假,抄袭同行内容,利用僵尸和水军打造“虚假”增势,吸引新用户,与同业竞争。“制造规模流量假象,既是给用户看、商家看,更是给投资人看。”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指出,不少UGC内容为主的平台在抓取内容数据时,并不涉及数据库门槛,技术上毫无难度,通常是“机器抓取+人工编辑”。不过,也有圈内人士报料称:“如果如爆料所称85%点评皆不真实,那产品的价值基础将荡然无存。”

但很多马蜂窝的用户表示:每次出去玩,都会看下马蜂窝上的游记和攻略,使用频率不高,但受益不少,不过造假不好,希望尽快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