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央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被称为“新基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承担着疫后经济复苏使命,长期则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驱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对于新基建,媒体与公众给予高度关注。百度指数显示,3月以来“新基建”很快从一个新词变为热门概念。《人民日报》在3月开设“新基建 新机遇”专栏,张勇、李彦宏和马化腾三位BAT掌门人相继发表署名文章热议新基建话题。今年两会“新基建”也成了热门词,李彦宏、丁磊和雷军等来自科技行业的两会代表的建言均与新基建有关。

虽然“新基建”概念刚有,但新型基础设施却已出现多年,现在只是要“加快”。一向以嗅觉敏锐著称的科技巨头们,早已投身到新基建热潮中。在BAT外,华为、联想、小米、美团、京东、360和网易等头部科技公司,均在布局新基建。

新基建重新定义科技产业规则

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政策出台后,市场信心得以提振,消费潜力被全面激发,2个季度后GDP增速触底回升,这一计划对我国高速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产生了深远影响,帮助我国揽得“基建狂魔”的美名。新基建的影响同样会很深远。

跟传统的“铁公基”等基础设施不同,新基建更重视具有科技内涵的产业,代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一方面将让我国科技产业继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数字科技将加速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终,经济、消费、就业、基建、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将受益。

“新基建”给中国科技产业带来一波巨大的红利,原因在于“新基建”的“新”本质是因为数字科技。国家发改委将“新基建”分为三类: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如AI、云计算、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三类新基建都有一个属性:科技。新基建将是科技企业的主场。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硬件、通信和互联网等科技产业均进入存量阶段,在5G商用前“青黄不接”,市场急需新动力。2019年科技产业兴起从消费互联网向B/G行业端转向的趋势,腾讯说产业互联网,百度说产业智能化,阿里说数字操作系统……BAT盯上B/G行业端,AI、大数据、云计算、IoT、5G等新型技术未来最大的应用空间同样是在B/G行业端。新基建的内涵正是用数字科技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基建的出现,正中科技巨头的下怀。然而,B/G端的强属性,让新基建与消费互联网的逻辑截然不同,比如智能交通等新基建依赖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产业融合,对承建商的投资能力、服务能力、落地能力和技术能力都有全新要求,互联网企业在消费互联网市场积累的“能力栈”很难满足。正是因为此,一些在消费互联网市场风生水起的玩家,在新基建上的布局是相对空白的,不是因为没看到新基建的机会,而是没有抓住的能力。

科技产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在新一轮游戏中,谁会成为关键玩家呢?综合来看,BATH四大科技巨头机会最大。

BATH成为新基建的关键玩家

1、百度:吹响智能新基建的号角。

3月11日“新基建”概念刚出现不久,百度CTO王海峰就在主题为“‘新基建’号角吹响,智能云一往无前”的邮件中,对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谋局新基建。5月8日,百度CEO李彦宏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阐述新基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王海峰随后在云智峰会上宣布百度智能云“以云计算为基础,以AI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的战略。

可见,百度在新基建上的思路很清晰:做智能新基建。

在新基建阐述中,AI与5G、云计算总是一起出现,5G提供高速连接,云计算提供强大算力,AI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产业智能化。对于各行各业来说,不论是数字化、在线化、+互联网还是上云,最终都要实现智能化,进而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因此,云计算平台都在智能化转型,阿里在说“数智化”,华为官网“愿景”页面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智能”。

最有能力贴上智能新基建标签的是百度。百度在AI技术上已深耕十年,2013年百度就创立全球第一个以深度学习命名的研究院,研发深度学习框架PaddlePaddle(今天的飞桨)。百度将AI技术应用在搜索、翻译、地图等成熟业务上,同时孵化出无人车等新业务。2016年当世人因为AlphaGo而关注AI时,沉淀多年的百度已对外发布百度大脑、开源PaddlePaddle。2017年百度将AI to B作为AI战略的重点方向,推动AI产业化落地,到今天,百度已是各行各业智能化的基础设施,AI也成为百度智能云最大的差异化能力。

百度的新基建布局以AI为主线:

底层是百度大脑、飞桨,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语音、机器视觉等等AI基础技术,覆盖数百个AI基础能力;

中层是AI中台、知识中台、小度、如流、智能客服等面向不同场景的智能化平台;

上层是面向城市、交通、金融、客服与营销、能源、医疗、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将从人机交互、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三个层面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人机交互、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上,百度均已占据有利位置,它要做的新基建就是智能社会的AI基础设施。

做新基建百度不是蹭热点,甚至可以说,新基建是百度一直在做的事情,如今新基建被国家提速,则是百度一直在等候的一个机会。早在2015年,李彦宏在两会提案中就曾建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希望人工智能技术让中国企业受益、让国家受益,让中国经济受益。现在看来,智能新基建就是“中国大脑”的落地形态。新基建将成为产业智能化的助推器,今天百度有兴奋的理由,属于它的黄金时代来了,这就像一个苦练功夫十年的少年积累了一堆本事,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2、阿里:宏大的数字新基建构想。

3月阿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便在人民日报撰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着重突出“数字基建”这一概念,他认为:数字基建将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方面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数字基建还将成为各地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张勇甚至断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新基建”。

跟百度强调“智能”不同,阿里强调“数字”二字,百度的智能新基建聚焦一个点,因为智能化是数字化的终极形态。阿里则谋求大而全:

底层是达摩院和阿里云两大技术平台,前者投资千亿级,负责AI等前沿技术研发,后者是云计算先行者,是亚太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平台;

中层是阿里巴巴“中台战略”下形成的各种业务中台,聚合交易、支付、营销等能力;

上层是天猫、淘宝、聚划算、菜鸟、盒马、阿里钉钉、阿里妈妈、阿里鱼等具有B端属性的业务。

早在2018年阿里就提出“商业操作系统”的说法,这一操作系统的海量数字化组件将服务用户、商家、企业、组织,张勇当时是这样解释的:“阿里巴巴经济体内日益紧密交融,不仅满足了消费者跨场景的需求,背后正形成一个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阿里巴巴操作系统,各个商业部门既产生数据,又消耗数据,形成一个有机循环。”

这个“商业操作系统”,事实上就是阿里的数字新基建,其目标是让各行各业“焕新”,2016年马云提出“五新”,2019年张勇将这一概念升级成“百新”,即要让各行各业都成为“新行业”:“每个建筑,每个社区、每个城市都在全面走向数字化,无论是学校、医疗还是各行各业,都在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的空间。”

阿里与百度的路径不同,最终却来到一个点。智能化是阿里数字化的结果,数字化是百度实现智能化的手段。2009年阿里云创立,2010年百度布局AI,一家重注云一家重注AI,如今百度成为智能新基建的头号玩家,阿里则依托阿里云成为数字新基建的头号选手。

3、腾讯:抓住契机共建产业互联网。

5月18日,马化腾在《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共建产业互联网》一文指出:

自2018年宣布战略升级以来,我们就开始积极投身新基建,通过“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

在马化腾看来,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和每个企业,以目前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来使用数据、算法与算力进行劳动创造,从而共享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成果。”

2018年腾讯提出产业互联网战略,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新成立云和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负责该战略落地,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2019年腾讯斩获颇丰,腾讯云全年营收超170亿元,付费客户数突破100万。腾讯云整合腾讯技术、支付、社交等能力,给政企、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提供数字化方案。

虽然腾讯叫产业互联网、阿里叫商业操作系统,但本质上腾讯在新基建上强调“数字化”的理念跟阿里“数字新基建”十分相似,原因在于其业务广度与阿里近乎相当,两者的野心均是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升级,不同的是阿里突出“智能化”,腾讯并未强调这一点。

4、华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说到新基建不得不提华为。5G基建、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典型领域,除了高铁/轨道交通外,余下基本与华为直接或间接相关,特别是5G,华为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不过华为在新基建上的野心,却不只是通过5G来解决连接问题。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曾对媒体详述华为对新基建的理解,他认为:“新基建即服务,云、AI和5G使能千行百业提升生产效率,带来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让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能源、智慧金融等新服务广泛推广和普及。”

华为的新基建究竟要做什么?打开华为官网,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华为的愿景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将携手客户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智能世界提供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个性体验与数字平台。在华为的愿景描述中,我们会看到BAT的影子,它倡议数字包容,“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这与BAT的普惠理念如出一辙;它说要探索未来,打开智能世界新版图,这与李彦宏的“智能经济”没区别;它说要以智能力量,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这与百度的AI产业化理念惊人一致。

不难发现,华为的新基建关键词在“万物互联”外,另外一个是“智能”,前者是基于5G的连接能力决定的,后者则是万物互联与数字化的目标。

华为在5G这一杀手锏能力外,具有芯片、AI、云等技术能力。跟阿里、腾讯什么技术都做不聚焦具体技术不同,华为聚焦三大技术:5G、云和AI。5G优势无需赘言,AI强调全栈全场景AI,直接对标百度,华为云则承载5G、AI等能力。

BATH四大巨头均对新基建雄心勃勃,虽然思路有所不同,然而大家对新基建的理解本质上没有不同,布局新基建的思路我认为大同小异,有很多共同点:

都离不开云,云是承载能力的平台,是输出能力的窗口,是提供服务的形式。

均以智能化为目标,除了腾讯没有特别强调AI外,阿里强调“数智化”,华为强调“智能化升级”,百度更是以智能为抓手,成为唯一的智能新基建玩家。不用怀疑,华为、阿里与百度最终都会在智能经济社会扮演关键角色,智能新基建或许会由三者争雄天下。

……

BATH这四大关键玩家们,在逐鹿新基建时,终极PK会是什么呢?

新基建各有胜负手,终极PK是什么?

首先是技术。

新基建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数字科技,特别是AI、云计算、5G、物联网等核心技术。新基建关键玩家一定要有技术实力,特别是底层、核心和自主技术,百度、阿里和华为各有看家本领:

百度是一家技术立业的公司,2015年百度成立十五年,李彦宏说“始终相信技术的力量” ,2017年百度使命拓展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因为对技术有信仰,百度从来不吝在技术上高投入,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在互联网公司中一直位居第一。在AI技术上,百度拥有最多的AI专利,且远超第二名,同时还拥有世界级的深度学习、NLP、知识图谱、语音、机器视觉等AI技术,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深度学习平台,服务企业达到8.4万家。

与联想“贸工技”不同,任正非最初就给华为定下“技工贸”的路线,坚持技术立业,每年坚持10%以上的营收投入研发,这一比例在科技巨头中一直最高,华为还成立了方舟实验室等世界级科研机构,广揽顶级技术人才。华为在2019年研发投入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持有的授权专利超过8.7万件,在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榜单上已多年名列榜首。在5G通信、芯片、OS上华为均已形成核心技术力,是为数不多的将技术做到底层的巨头。

阿里最初是电商公司,在经历双11这样的极限挑战后,阿里投入巨大精力补齐技术短板,用业务倒逼技术发展。后来在AI等新技术浪潮下,马云再度做出一个现在看来十分有魄力的决定:成立达摩院投入数千亿布局AI等新技术。如今达摩院与阿里云成为阿里的两张技术王牌,阿里拥有飞天分布式操作系统等杀手锏技术。张勇终于有底气对外说,“阿里永远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今,BAH成为中国最具技术气质的科技巨头,均拥有“国货之光”的自主技术(百度的AI、华为的5G,阿里的云)。腾讯正在全方位补齐技术,日前,汤道生对外宣布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可以预见,腾讯会在技术上大规模投入,追赶BAH。

其次是场景。

不是什么都能被称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既然如此,新基建要发挥作用就要有场景,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生产或者居民生活相关的应用,在这一点上,BATH均有各自擅长的场景:

百度的重点赛道除信息与知识外,还有基于“信息与知识”的连接能力所覆盖的行业:城市、交通、金融、客服与营销、能源、医疗、汽车、制造等成为其聚焦的重点赛道;

阿里最具优势的场景是零售、消费、金融、制造和物流等电商相关领域,同时阿里云、阿里钉钉等业务在城市服务、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行业均有很广泛的布局;

腾讯基于微信、微信支付和文娱等业务涉足文娱、金融、零售和城市等场景建立优势,其正加速向各行各业覆盖;

华为在起家的通信行业独具优势,此外其在向能源、制造、物流、安防、智能城市等优势行业积极扩展,最终野心是“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再其次是生态。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涉及产业链长,因此任何基建都不是一家企业可以建好的,唯有集合社会力量才可能做基建,不论是高铁高速还是新基建。因此,BATH的新基建都在强调开放共建模式,都要与全社会合作伙伴一起来构建新基建:

百度拥有最繁荣的AI生态,百度大脑与飞桨的AI技术生态外,百度智能云的合作伙伴生态,Apollo的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生态,百度地图的智能位置服务生态、小度的智能家居生态……

阿里拥有最全面的商业生态,在最大的零售业态外,蚂蚁金服、菜鸟、盒马、阿里妈妈等业务有自己的B端生态,阿里云、钉钉等则有各自技术服务生态;

腾讯基于社交网络形成最繁荣的文娱内容生态,微信“九宫格”模式连接电商、酒店、票务、出行、生活服务、房产服务等商业生态,腾讯云、微信支付等又有自己的商业生态。

华为生态相对薄弱,主要是基于华为业务的闭环生态,比如通信设备的运营商生态、手机设备的供应链生态,HMS上的开发者生态等等,这些如何与新基建融合有待观察。

最后是能力。

做新基建一定要B/C两栖能力:一方面,新基建核心是帮助产业数字化升级,要落地解决方案,只有C端经验的公司是做不好的;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新基建项目,最终要给C端用户服务,离不开C端服务能力,这是企业级服务巨头们做不好的。因此,新基建只有具备B/C“两栖能力”的企业才能做好。

不难发现,新基建主流玩家均是同时具有B/C服务能力的科技巨头。腾讯和百度是消费端业务发家,再依托C端业务优势向B端渗透;华为和阿里B端业务起家,华为卖通信设备,阿里做B2B,后来在C端取得巨大成功。不论什么路径,BATH均形成B/C两栖能力,这一点是很多科技公司不具备的,有的科技公司在B端很强、在C端却一片空白,有的在C端风生水起、在B端却没有什么布局,它们或许可以参与到新基建,却很难成为核心玩家。

总结:

如火如荼的新基建,BATH成为四大关键玩家。但新基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将会让所有企业受益,会有许许多多的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参与其中,所有人都是赢家。